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

苜蓿芽有毒的迷思


(圖片來自:綠藤生機)


有關苜蓿芽的毒害報導,相繼有不少朋友與我談起,其實有關苜蓿芽導致SLE(紅斑性狼瘡)病情加重或有關鼠、猴之實驗,早於十多前已於醫學文獻上有所報導及刊載。19985月我就曾針對此疑問撰寫一篇文章,但近來網路上仍有不少人轉傳「苜蓿芽有毒」的文章,讓部分消費者、患者擔憂,故特為此議題,簡述我的淺見,並加入多年前撰寫之文章內容與大家分享。希望大家不要因「似是而非」的觀念憑添無謂的困擾。

苜蓿雖小  生命強勁

苜蓿芽本屬於豆科植物中最小的種子,原產地在小亞細亞。苜蓿的生命力超強絕盛,吾人可藉著苜蓿的著地入土,觀察其根部,竟可深達一百呎而略窺一二。 

自古以來,即被作為提供牛馬牲畜牧草之重要來源。然而運用於人類的保健營養食物,則源起於歐美,以其清涼爽口、味淡氣平、水份充足、老少咸宜,為大家所喜愛,故現代人生菜沙拉、漢堡、麵包中不可或缺的健康美食,如今更是飲食革命中,進化入生食的試金石。

苜蓿營養  其功厥偉

有關苜蓿的營養價值,其含有相當完備之胺基酸、礦物質,又有極為豐富之葉綠素,為低油脂、高鹼性、高纖維、高維生素、高酵素之營養聖品。故依其營養成分,可以矯正現代人偏酸性的體質,進而改善多種因代謝失調所導致之慢性病,譬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關節炎、精神失調、癌症、氣喘、風濕、潰瘍等。許多人進入生食的媒介就是從苜蓿芽開始,誠為人類健康重建的大功臣。考察典籍,在歷史上,中外食用苜蓿芽的經驗,無以數算,其所受到的肯定與讚嘆,亦難以比擬。

鹼性食物  改善體質

在後學個人的臨床醫療經驗中,紅斑性狼瘡(SLE)及類風濕性關節炎、乾癬、硬皮症、氣喘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腎臟病等病患,罕聞食用苜蓿芽導致病情再發或加重、溶血、過敏等現象。

但查閱國外文獻資料中,曾有少數幾篇病例報告,說明臨床上曾有紅斑性狼瘡病人的病情加重,與服用苜蓿芽或苜蓿芽錠劑有些許關聯性,然無法因此而下斷言凡是紅斑性狼瘡患者皆不可服用苜蓿芽。

資訊雜訊  上網被網

科學、醫學論文報導的研讀,必須有相當清晰的思辨力、邏輯思考的剖析力,否則常會把單一特例當做定律,把單一事件當做常規,此時「資訊」反而成為「雜訊」,上網反而被網住,因為資訊與雜訊不同,雜訊是干擾且雜亂人心的訊息。

資訊垃圾  正反兩面

俗語道: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。」當文明演變,從工業革命進入資訊電子媒體的今天,幾乎人人可藉著方便快捷的網路、大眾傳播媒體,獲得大量的資訊,但是否人人皆可臻至知天下事的「秀才」呢?

「知」天下事有層次上的深淺差距。因為訊不等於知識,知識不等於智慧、資訊是原材料,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轉化與研判,只是文明社會裡的另一種垃圾而已。堆積如山的資訊猶如滿山滿谷的垃圾,是多麼令人心痛。如果製造的資訊夾帶毒素,不僅毒害蒼生,也轉為有毒的垃圾,殘害地球環境,遺害千秋萬世。如是思維,製作資訊的同時,生產者應謹言慎行,寧缺勿濫,以免形成環境社會裡有形與無形的垃圾,或造成群眾茫然恐懼、駭人聽聞的信息。接受者應好好學習,問難思辨,確實檢視資訊,減少資訊在交相互斥下,對生活的負面影響。

以偏概全  誤己誤人

地球上存活的一切生物與無生物,不論複雜如人,或簡單如單一細胞,在微觀上都是繁複錯雜的世界。多樣性是地球生界的共同特徵,把一種或一項屬於科技分析的數據資料,用來全盤詮釋或否認多項且多變的生命特質,這種以偏概全的議題是相當危險且偏邪的,譬如研究發現苜蓿芽含有一種刀豆氨基酸(L-Canavanine sulfate),於老鼠及猴子的誘發實驗中,曾發現有類似”Lupus(狼瘡)”的皮膚變化,但是否每隻老鼠或每隻猴子,均可導致、誘發或加重狼瘡病(SLE),則無人敢下此定論也;又於實驗臨床上,我接觸照料過許許多多免疫疾病的患者,而其食用苜蓿芽者,不可勝數。但會誘發或加重病況者,少之又少。臨床上,僅有一位是全身性天疱瘡患者,因對許多藥物及平常食物就過敏,因此苜蓿芽對他自然也是一種過敏食品。

由此可知,反向思考,凡是缺乏重複性(Repetition)的實驗科學,則可視為「特例」,或在「某些情況下」可能會產生的案例,絕非定律。

譬如因為刀把小孩的手切傷,就限制小孩不可用刀;火災釀成房屋損毀,是否火也應禁用呢?讀者諸君,請多多思維。

沈澱下來,仔細思維,獲得智慧


消化資訊  再生智慧

在當今言論自由的世局中,只有把資訊好好思維消化(蒸餾),才能善加辨識,分別是非邪正,進而形成有用的知識或是排除捨棄的垃圾。如是不斷地累積知識,再循環(再發酵)形成生命中智慧的結晶;以知識的再利用,再循環,落實自我教育與教育他人,方能算是存活在人類生物界中智慧增上的無上價值。


苜蓿雖小生命強

其根入土達百呎

營養超凡治諸病

資訊上網佈雜訊

錯把苜蓿視為毒

還他清白救蒼生

建議:
-        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
-         資訊充斥的時代,自己若不能正確抉擇與判斷分析,則資訊終必變為混淆視聽的雜訊耳。
-         若自己屬於特別敏感體質,則少用或不用。
-         其他各類自體免疫疾病患者,則可考慮或請教專科醫師後再食用。
-         大眾人士,若無上述之狀況,則無所憂慮也。

延伸閱讀: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